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微电子学院“研芯微讲堂”第六期研究生学术沙龙顺利举行

创建时间:  2021/04/25  康蕊   浏览次数:   

2021年4月22日晚6点,微电子学院第六期研究生学术沙龙在嘉定校区微电子学院一楼多功能厅举行,同时通过腾讯会议线上直播。微电子学院约40名研究生参加,本期学术沙龙邀请了胡春瑞、任青华、付伟欣等老师作为点评嘉宾,研究生辅导员朱沁一同参加。本期学术沙龙由郑勇剑同学主持。

本期学术沙龙,邀请了来自学院不同课题组的王秋实、王安鑫、陈心逸、杨兵、车依衡五位研究生同学,他们分别就各自报告主题:“基于热发泡的生物打印技术研究”、“光栅耦合器”、“CWDM--波分复用技术”、“薄膜晶体管原理及应用”、“纳米孔传感”进行展示,并对各自研究课题的前沿内容与近期的科研学习作了分享,就相关研究内容与参会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

王秋实同学为我们介绍了一项基于热发泡技术的生物打印。他首先对生物打印技术和喷墨打印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将两种技术的原理进行了对比。紧接着,由研究背景以及现阶段实验室实验研究的要求,提出了结合热发泡技术以及生物打印的想法。他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实验来验证了想法的可行性。他从可操作性以及低成本的角度出发,选择脉冲电压波形作为研究生物活性的变量,并开展了对应的实验研究,具体介绍了细胞打印的过程。同时,他介绍了两种用于细胞活性检测的两种方法:活死染色检测以及cck-8检测,通过这两种方法来寻找达到最佳活性时的波形,并进行验证。最后,他对现阶段生物打印面临的两大挑战以及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通过他的介绍,同学们对生物打印技术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王安鑫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将光耦合到光子芯片的方式,以及光栅耦合器的原理和光栅耦合器优化的措施,并对工研院单层SiN工艺能实现的光栅结构及其耦合效率进行了介绍。他为同学们解释到:光栅耦合器是通过布拉格衍射的原理将光从光纤耦合进入芯片的器件,通过设置光纤的倾斜角度、需要耦合光的波长、光栅的占空比以及波导和包层的有效折射率就可以确定光栅耦合器的周期,从而设计出一个具有耦合特定波长的光栅耦合器。同时,对于光栅耦合器的优化,他提到可以采取在底部添加反射镜结构,采取变周期、变刻蚀深度、变占空比的思路来提升光栅耦合器的耦合效率。最后,他介绍了近期设计的光栅耦合器结构和器件的仿真实验结果。

陈心逸同学为我们介绍了波分复用技术的概念。波分复用技术就是根据每一信道光波的波长不同可以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划分成若干个信道,把光波作为信号的载波,在发送端采用波分复用器将不同规定波长的信号光载波合并起来送入一根光纤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再由一波分解复用器将这些不同波长承载不同信号的光载波分开的复用方式。之后,她又介绍了密集波分复用DWDM和粗波分复用CWDM两种波分复用技术。其中粗波分复用系统的信道间隔宽,对激光器的技术要求较低,无需半导体制冷器和温度控制机制,结构得到简化,因此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的优点。最后,她举例说明了基于阵列波导光栅AWG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两种结构器件的具体设计。

杨兵同学为我们介绍了薄膜晶体管的原理及应用。首先,他介绍到TFT的工作原理——与MOSFET相似,作为一种三端场效应器件,TFT的栅极电压通过调控有源层和介电层界面处的载流子的注入来进而调控源极和漏极的电流大小。然后他介绍了TFT在新型显示器件中的应用,为我们讲解了LCD与OLED的区别,以及mini-LED和Micro-LED的发展。最后汇报了自己的近期科研工作——基于ALD工艺将Ti离子掺杂到In2O3薄膜中以调控TFT的性能。

车依衡同学为我们介绍了纳米孔传感技术的概况,包括这种技术的发展、原理以及应用。首先,他介绍到纳米孔是一种纳米尺度上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以通过孔内离子电流来检测DNA分子和病毒等纳米颗粒。接着,他比较了纳米孔的加工工艺和结构的不同,以分析纳米孔的电学特性以及检测的改进方法。最后,他介绍了一种结合机器学习来进行纳米孔检测病毒的方法,这一方法使用集成学习来分析特征参数,提高了检测精确率。通过他的精彩介绍,同学们对纳米孔传感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次学术沙龙,使同学们对不同专业的科研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胡春瑞等老师在同学们的汇报过程中提出许多宝贵建议。“研芯微讲堂”主题学术沙龙,是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发起、自发组织与管理的常态化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旨在加强学院的学术氛围建设,激发学术热情。期待各位同学积极参与、展现自我!

(撰稿:高云飞,审核:张桂杰)

上一条:微电子学院工会成立大会暨上海大学第五届教代会代表选举顺利举行

下一条: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时:上海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第六联络指导组参加并指导微电子学院“党史百年·科技故事我来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