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至31日,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盛大举行。本届年会聚焦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热点,设置10场品牌论坛与50场创新论坛,并同步举办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及重大成果发布等系列活动,汇聚全球科技智慧,共探未来发展路径。应论坛主办方邀请,瑞士工程院院长、上海大学中瑞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贝努瓦·杜比(Benoît Dubuis)院士应邀出席年会,并参与了多项重要活动。

本届论坛吸引了众多全球工程科技界领军人物出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王辰及秘书长陈建峰、东盟工程与科技院院长Ewe Hong Tat等,与会嘉宾共同围绕科技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对接。
3月27日上午,杜比院士出席了论坛开幕式,与来自全球的政产学研代表共同见证大会启幕。3月28日下午,他作为主旨报告嘉宾出席由中国科技部主办的“世界著名孵化器论坛”,分享其在全球创新生态构建、科技孵化机制及成果转化路径方面的战略视角与实践经验。3月31日上午,他出席了“科技外交分论坛”并发表主题致辞,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阎学通、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等嘉宾就国际科研协作实践与未来展望展开深入交流。

作为国际知名的战略科学家,杜比院士长期致力于前沿技术的落地转化与创新生态的系统性构建。他强调,基础研究应以系统工程方式走向产业与社会应用,而这正与中关村论坛倡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理念高度契合。Dubuis院士在发言中指出,在当前全球治理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科技交流与开放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他强调,科技应成为促进国家间互信与合作的桥梁,中欧之间应持续深化科研合作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他回顾了过去一年中瑞两国工程院的合作成果,包括签署全新的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共同举办首届中瑞工程院创新论坛,并围绕“健康老龄化”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项目对接。他表示,双方合作基础稳固、潜力巨大,期待在2025年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特别是携手办好第二届中瑞工程院创新论坛,推动更多高质量成果的共同孵化。

上海大学中瑞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精准生物芯片检测技术与可穿戴医疗微系统的研发与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创业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健康检测生物芯片:聚焦汗液传感器,用于智能可穿戴非侵入式健康监测;
2.疾病诊断生物芯片:围绕肺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实现肿瘤与传染性疾病的快速精准诊断;
3.诊疗一体化微系统:基于柔性生物传感及核心生物材料技术,构建高精度诊疗一体的可穿戴微系统。
研究院将持续加速全球揽才,打造跨学科、国际化的高水平研发团队,推进未来精准医疗关键技术攻关。同时,依托研究院平台,推动欧洲优秀人才、技术与产业资源向上海集聚,助力建设上海医疗健康芯片产业新高地。研究院亦积极推动中瑞两国工程院间的高层合作,促成上海大学与欧洲顶尖高校开展校际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上海及上海大学在国际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影响力。